一、解決台灣缺水問題刻不容緩
水資源攸關國家及地區的經濟民生發展,而在氣候變遷劇烈、全球人口增加、工業持續發展、經濟消費型態改變的情勢下,對水資源的掌控若不能及早因應,缺水問題將無法避免。
興建水庫及攔河堰工程以開發地表水源,可能影響環境生態而普遍遭受國人反對,已不可期待,因此推動防災水井建置及開發新興水資源,如伏流水、再生水、海淡水等計畫,刻不容緩,以達南部區域供水穩定目標。
所謂「再生水」,又稱為中水或回收水,指廢水或放流水,經處理後可再利用之水。作為替代性水源,它的優點是供水量穩定,不會受豐枯水期及季節影響,生產成本較海淡水低;缺點是再生水畢竟源自於人的排泄,由於衛生疑慮,使用再生水多有限制,不建議使用於直接飲用及跟人體接觸如洗澡、洗手。
培育水資源從業人才的搖籃
嘉南藥理大學自81年起便投入水資源的回收處理,除了在校園內建置人工濕地、五座污水處理廠、改善透水鋪面及收集雨水利用來建構海綿校園外,興建校園中水道管線,有效將再生水回收利用於沖廁、綠地澆灌及景觀生態池之用,整體的再生水使用量可達每日320噸,不僅減少對自來水的使用,更有助校園內自然生態的平衡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