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振漢
作者簡介: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市文物協會常務監事,從事玉器收藏及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近年來常至大陸內地考古所上手出土玉器,將所學理論與出土實物相印證。
小時候也曾聽過父執輩說起,他們家鄉的習俗在小孩出生後,家人會挨戶乞要一文錢,然後把這些錢鑄成一把鎖掛在小孩脖上,借用多家福壽鎖住小孩的生命。推想可能是因為早年醫療條件不如現代,如又遇上戰亂小孩容易夭折,所以在民間習俗上就會用鎖的形象來表達抽象的保住生命。
由於長命鎖乘載了父母家族對小孩的希望,以及經過工匠們的匠心獨運,長命鎖亦成為了自成體系的收藏項目,無論是銅銀金玉都有依材質特性展現的變化,以下就針對玉器來做賞析及分享。
圖二則是筆者自藏的一件玉鎖珮,清代和闐白玉所雕製,外擴琢成一如意雲形,主題則採用剔地浮雕工藝,正面雕有福祿壽三星,型態逼真雕工精緻,背面則刻有篆體『吉星高照』四字,正反兩面題材文字兩相呼應。
以上兩件玉器長命鎖珮的題材,除了盡顯和闐玉質之美外,更將玉文化綿延數千年的工藝內涵展現於方寸之間,這也是古文物藝術品在金錢之外,于精神文化層面的價值,也是其所以引人入勝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