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菲將合作監測馬尼拉海溝

 中央社/台北十八日電
 中央氣象局根據歷史紀錄,研判馬尼拉海溝有引發大型地震與海嘯潛勢,威脅台灣南部,規劃與菲律賓合作,從屏東枋山到呂宋島中部,布建長八百公里海纜觀測系統,強化監測能力。
 氣象局長葉天降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根據歷史紀錄,馬尼拉海溝大約二百年至三百年會有一次大型地震及海嘯,不但呂宋島會有嚴重災害,也會危及台灣南部及西南部,所以規劃與菲律賓合建海纜,這也是首次規劃與國外合作建置地震海嘯觀測系統,目前正由國發會審查中。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說,從歷史紀錄估算馬尼拉海溝的地震週期,芮氏規模八的地震約兩百年,規模八點五約三百五十年,規模九是七百年,但不代表每兩百年就一定會有規模八的地震。不過,時間間隔愈久,可能發生的規模就愈大,上一次馬尼拉海溝的大地震及海嘯大約距今已快四百年。
 陳國昌說,依照模擬推算,如果馬尼拉海溝發生大型地震,呂宋島將首當其衝,可能有十到十五公尺的海嘯,台灣恆春半島的海嘯也可能達到七公尺。
 根據氣象局的規劃,預計二0二一年至二0二四年,沿著台灣南部海域的馬尼拉海溝東側,鋪設八百公里長的海纜,並設置六座海底地震海嘯觀測站,經費估計新台幣廿六億元。
 葉天降說,這條鋪設在台菲間的海纜,台灣是從枋山向外海延伸,並在呂宋島中部登陸,對台灣與菲律賓,都可增加對發生於馬尼拉海溝的地震、海嘯預警時間,提高地震定位準確度,降低災害的衝擊。
 葉天降說,但因涉及與國外合作,台菲合建海纜的經費分攤,仍須進一步協商;陳國昌說,先前洽談合作時,菲律賓科技部非常支持合建地震海嘯海纜觀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