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 申請紓困金 花招一籮筐

 記者林相如/台南報導
 生活紓困金申請至今,亂象一籮筐!日前某區公所查出一民眾已從「漁保」申請到三萬元紓困金,錢到手後立即退保,並轉而向區公所申請紓困金,所幸衛福部網站查得到資料,才未被該民眾得逞。
 另有一婦人沒有工作,但身體不好,經常就醫,日前病情好一點,到公所申請生活紓困金,卻沒有任何工作紀錄,只拿了一疊就醫的醫療費收據,因不是武漢肺炎疫情造成生活困苦,不符合紓困金的申請資格,但公所人員發現她確實生活環境不好,好心的幫她申請了地方人士成立的愛心基金會一萬元慰問金。但該婦人拿到一萬元後,竟然口氣不好的酸公所人員說,「才一萬元而已,又不是來分的」,讓公所人員搖頭嘆息,真的甚麼人都有,好心幫她請領到一萬元慰問金,還遭酸言酸語,相當無奈。
 區公所受理生活紓困金申請至今,每天都有民眾上門申請,但各種人都有,公所人員都必須小心的審查,以免「被騙了」,惹來爭議,壓力相當大。
 公所人員說,申辦至今,發覺台灣人「變聰明了」,為了請領紓困金,各種方式都有,有民眾原本有工作,但以打零工為主,為了紓困金,突然辭掉工作;更有民眾檢附的存摺影本,今年一到四月都沒有任何今年出入資料,帳戶內只剩一萬餘元,但經仔細檢查,才發現該帳戶去年八月有兩千兩百餘萬元入帳,讓承辦人員傻眼,這麼有錢,還要營造假象申請紓困金,讓人搖頭。
 公所人員無奈地說,只能說紓困金是政府的好意,原本是為了幫助受到疫情影響而生活出現困難的民眾,如今卻成為有些人生活並沒有困難,卻用盡各種方法申請,想要從中獲利,讓人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