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新住民 台粽越粽文化交流

新北市板橋新住民服務中心昨邀新住民家庭粽子交流,新住民姊妹們開心學習包越南粽。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端午節將屆,新北市社會局板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十六日特別為新住民舉辦「台越與『粽』不同活動」,邀集新住民與社區長輩等交流包越南粽、台灣粽,現場婆媽姊妹們歡笑迭起、和樂融融。
 這場「台越與『粽』不同活動」,共包二千二百個粽子,將分送給板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鄉雲、仁愛、福星、大豐、信義、重慶等里的獨居長輩享用。

新北市板橋新住民服務中心昨邀新住民家庭和社區民眾一起包台、越粽子交流。 (記者吳瀛洲攝)
 包粽活動邀請來台十多年的越南籍新住民曾女香,教導其他新住民和社區長輩如何包越南粽,在地天元慈善功德會的志工們也分享如何包台灣粽,長長棒狀的越南粽和菱角分明的台灣粽,不僅外觀明顯差異,用料內餡和製作方式也各異其趣,彼此交流分享兩地文化。
 曾女香表示,越南人是在過年時吃粽子,緣起於一位國王為了傳王位,眾多兒子均外出尋求山珍海味,想要獻給國王邀寵,只有小兒子留在身邊,夢到仙人傳授以糯米佐芭蕉餡、椰子絲餡等,再用芭蕉葉包起來煮熟,國王在遍嘗美味後,覺得用愛心烹煮的芭蕉粽特別香,也是平民百姓吃得起的食物,最後傳位給小兒子,自此芭蕉粽成為越南人過年的食品。
 天元慈善功德會的志工鍾媽媽表示,平時包台灣粽習慣熟練,第一次包越南粽,又大又長,直像支棍子,而台灣粽用竹籜葉,越南粽用芭蕉葉,兩者香味不同,台灣粽一人可吃一、二個,但煮熟的越南粽切開後,可供多人吃,彼此交流相傳,覺得很有趣。
 新北市板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主任鄭楨妤表示,台灣新住民約為五十六萬多人,其中新北市就有十萬多人,又以越南籍新住民近二萬人最多,這次活動不僅有越南籍,還有緬甸、印尼、大陸籍等新住民,希望藉由端午節包粽子活動,促進彼此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