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黃宗義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兼任教授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
只有寫不好字的讀書人,沒有讀不好書的書法家。
五十幾年前看過小鎮書店廣告:「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林肯。」後來知道這話出自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勸學文〉。北宋文人書家輩出,蘇、黃、米、蔡,人所共知,民間耳熟能詳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相傳就是出自當時宋真宗的〈勸學篇〉。

五十歲之前,個人很喜歡一副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同儕中不乏當代著名書法家,共同特色就是「愛讀書」,有道是「觀人之交可識人」,如同《孟子》所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書法家湊在一起,正應了《周易‧繫辭》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暢談紙墨就是閒聊筆硯,從來不講神仙與富貴。
年過半百,更喜歡的句子竟然是:「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顯然又應驗了孔老夫子所說的:「五十而知天命。」施耐庵在《水滸傳‧自序》中寫道:「人生三十而未娶,不應更娶;四十而未仕,不應更仕;五十不應為家,六十不應出遊。何以言之?用違其時,事易盡也。」我在五十歲那年給自己取了「東寧逸士」的別號,款落在〈天隱廬五十述懷〉條幅上,詩末兩句便是:「翰墨團中天地闊,毫端聊寄百年身。」因緣巧合,那年孟冬應臺南社教館之邀,匆匆忙忙舉辦了知命之年書法首展。現代人普遍高齡,所謂「用違其時」的觀念當然大不同於古人。退休之後,旋即應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之邀,舉辦資深藝術家巡迴展覽,策展人蕭瓊瑞先生指著我的作品很嚴肅地說:「知命就是知道你已經擁有多少,接下來是只要擁有最少。」老朋友的話對我恍如醍醐灌頂,想起人生大半輩子像聖嚴法師所說的:「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真是庸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