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團隊繼認定大屯火山和龜山島為活火山後,近日在大屯山群大油坑附近發現深度約二公里、直徑五百公尺的火山通道。建議未來可對此地區加強關注監測等防範措施。
中研院研究員林正洪及研究團隊在科技部及內政部協助下,於二0一一年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菁山自然中心設置大屯火山觀測站,建立各項即時火山監測系統,對大屯火山、龜山島與北台灣附近的海底火山進行長期性嚴密的火山活動監測。
過去監測團隊曾透過監測認定大屯火山和龜山島為活火山,並首次在大油坑地區偵測到類似動物心跳現象,平均大約每十八分鐘發生一次的重複性地震。然而,今年又更近一步在大油坑附近數百公尺處發現深度約二公里、直徑五百公尺的火山通道,此研究已經在四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告」。
林正洪說,火山通道並非空心,而是一個破碎的地帶。觀測發現,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地震都集中發生在這通道中,研判可能原因是火山氣體像是水氣、二氧化碳及硫化物等從深部向上而尋找到裂孔,當氣體穿透岩層時會因壓力大產生小地震。
當氣體找到落帶、穿越通道後產生地震,地震又讓岩石更破碎,透過長時間運作,進而形成一個通道。
林正洪認為,假設未來火山要噴發,岩漿從深部跑上來,與氣體一樣會尋找破碎地帶,因此推估很可能會通過火山通道;他也強調,也許還有其他通道目前還不知道,但這個火山通道是一個可能選擇。
由於中央氣象局已經預告規劃火山異常活動警報流程,以紅黃綠三燈號示警,年底上路,林正洪建議,若未來火山有一些異常活動,應該多注意大油坑地區狀況,但也不能放棄其他監測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