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慕慈攝)
基福公路通車超過五年,往來平雙地區穿越性車流多,重車偷跑,假日飆車噪音,塞車、路面破損等,零到二點五公里段妾身未明,也成為暖暖人的痛,公路總局撥款一億一千多萬元給市府辦理道路改善及土地取得,昨召開地方說明會,將改善路基重新刨鋪並完善人行道空間,不過,前後施工將長達一年,現場居民憂心陷入交通黑暗期,交維計畫應審慎評估。
市議員王醒之說,基福公路多年來爭議不斷,當初為阻擋砂石車,曾歷經封路抗爭,通車以後又因暖暖東碇路、東勢街等部分替代道路,到底是省道還是屬於市區道路,管理權責妾身不明,車流量大,道路疏於養護,經過中央地方談了五、六年終於等到中央的補助款。
市府剛完成碇內街及暖碇路優化,公路總局也核定補助一億一千萬元,進行基福公路前段二點五公里道路改善,昨天舉辦台二丙線(基福公路)東勢街改善工程地方說明會工務處指出,公路總局補助工程八千多萬元、購地經費三千萬元,改善路段從中山高暖暖交流道起,沿水源路到東勢街,全長二點五公里,將徹底改善路基並健全人行道空間。
工務處說,工程內容包括道路基改善、健全人行道路網、擋土排水設施改善,改善景觀、候車亭、公園綠美化等營造。
王醒之、林旻勳都要求,開工前各單位管線要確實協調好,不要施工後重複開挖,後續維管要釐清,做好交維計畫,避免塞車交通癱瘓。
由於原先道路多處線形不良,人行道寬幅不足,行人與車爭道,險象環生,路旁截水溝遭輾壓不是破掉就是下陷,每半年得修一次,市議員連恩典說,人行道可考慮標線型,避免造成路幅又縮減,完工時要把標線一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