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代山月吊橋啟用 太魯閣熱點

第四代「山月吊橋」橫跨立霧溪,與周圍群山相呼應。(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月吊橋」十二日在內政部次長邱昌嶽、花蓮縣長徐榛蔚、營建署長吳欣修及地方人士代表見證下剪綵啟用,首批參觀的旅客也為布洛灣山月吊橋上壯闊美景驚嘆。
 邱昌嶽表示,山月吊橋居高臨下、視野開闊,營運初期採線上預約,每日開放八百人入場。
 山月吊橋最早建於日據時期,是太魯閣峽谷中最長的鐵線橋,中橫公路開通後取代山月吊橋功能,吊橋也逐漸毀損,雖曾試圖重建均未能完成。昨日啟用的第四代山月吊橋,在太管處及工程團隊歷時二年九個月餘,成功克服峽谷天險興建完成。

山月吊橋啟用典禮剪綵。(記者林有清攝)
 山月吊橋橫跨立霧溪,長一百九十六公尺、寬二點五公尺,距離溪谷一百五十三公尺,橋塔設計成「月」字形,與周圍群山相呼應,吊橋南岸和北岸設有觀景平台,燕子口峽谷、布洛灣台地與立霧溪等美景盡收眼底。
 因橋面高懸在溪谷上方,風勢強勁,在橋面中央設置格柵,以利峽谷風穿越,減少吊橋的震顫。太管處指出,太魯閣峽谷去年吸引約四百八十二萬遊客到訪,山月吊橋啟用後可將部分峽谷中的遊客分散到布洛灣遊憩區及山月吊橋。
 山月吊橋營運初期採網路預約方式,由專業人員為遊客解說太魯閣峽谷地景生態與吊橋歷史,每天上、下午各二場,每場二百人、四十五分鐘,民眾可至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