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師生出走西灣 助金瓜石地方創生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與深耕金瓜石多年的棲地田野傳習所合作,舉辦「金瓜石地景敘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與棲地田野傳習所合作舉辦「金瓜石地景敘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師生延續水金九礦山田野調查,以特色地景建築、在地礦工子弟的愛情故事及觀光建設與人潮,為當地帶來的福與禍為議題深入踏查,並與在地居民協力建構山城文化資產,思辨其存續的可能性。
 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杜佳倫指出,地方的議題需經不斷地探索與交流,當學生能夠運用同理心和創新的眼光觀看社會議題,並且激發地方的認同時,才能稱之為良好的地方創生。
 本次師生透過訪談方式採集地方記憶碎片,學員也結合數位工具谷歌,利用2D、3D等數位地圖,分別建構金瓜石的「現在、過去、未來」;其中有學生團隊以「金瓜石房屋風格與地景」為主題,跟著長年以相機記錄水湳洞、金瓜石聚落景色的在地居民林金波邊走邊拍,回看過去日治時期宿舍群中,所建立的路線與規模,觀察推演當年留下複雜的階級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
 這項議題也勾勒出當地團隊的種種考量,例如面對因國內旅遊增加的觀光人潮如何分流,並對當地有實質經濟幫助,以避免重現九份壅塞狀態。針對「金瓜石未來產業觀光行銷」議題,學生團隊也以礦工後代簡盛隆的成長背景與戀愛史,規劃系列愛情攻略地圖,集合社區景點,拍攝剪輯特色影片,獲得地方熱烈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