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工藝師魏幼謙 年年做普度平安燈

九十五歲工藝師魏幼謙,年年動手製作普度平安燈。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昔日鬼月,民間流傳點「普度平安燈」,相傳是為陰間「好兄弟」、「好姊妹」引路;高齡九十五的雲林北港工藝師魏幼謙,擅長板金手工技術,每年農曆鬼門開前,仍持續動手做燈,並在農曆七月一日完成後,高掛在家門旁一個月,農曆八月一日才會將燈取下。
 「普度平安燈已有百年歷史」談到這項點燈習俗,魏幼謙回憶,早年逢鬼月時,家家戶戶都會掛上平安燈,使北港街巷燈火通明,別有一番溫馨氣氛,但隨時代變遷,生活習慣改變,這項習俗也漸漸流失。
 魏幼謙將擅長的板金技術運用在製燈上,雖已數不清曾做過多少平安燈,但對燈的配件及意涵仍印象深刻,如燈上的斗笠是要為好兄弟遮風擋雨;燈旁掛的四串篙錢,一串代表一個方位,四串即為東、南、西、北,篙錢則是給好兄弟帶在身上用的旅費。
 農曆七月一日鬼門開,街上整排住家僅有魏幼謙家門掛燈,他說,一盞燈得花上近三天時間完成,雖然耗體力,但對他而言,這是不能忘記的重要儀式,至今仍堅持動手做、年年掛燈。魏幼謙說,近年有些人會專程打聽,來北港向他買燈回去掛,雖然是少數,但為了維持傳統,他說依然會「堅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