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吸毒弒母砍頭 社會案件背後的毒品危機

吸毒是條不歸路,及早戒毒才能迎向新人生。
 (台南訊)震驚社會的桃園逆子弒母案,三十三歲梁姓男子因毒癮發作,竟拿刀弒母,還將她的頭顱從住處十二樓往下扔,一審被判無期徒刑,但二審判決卻大逆轉。高等法院認為兇手梁男因自承於案發前有施用安非他命和卡西酮類毒品,因此欠缺辨識行為能力因而改判為無罪,此案判決一出,引發社會譁然!
 社會安全的真正問題是毒品:不論法院判決結果是否超過社會大眾容忍度,從這樣的社會案件中,顯露出台灣毒品濫用的嚴重問題,施用毒品雖主要為戕害自身健康,然而個人吸毒行為常造成家庭破碎、暴力事件,更衍生出大量的社會問題,所導致危害及所耗費的社會成本難以估計。
 安非他命與卡西酮類毒品的危害:施用毒品導致犯罪案件層出不窮,梁男犯案前所施用的安非他命和卡西酮類毒品,同屬「中樞神經興奮劑」,這類藥物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及增加腦部脊髓的活動,使精神亢奮、產生欣快感、減少睡眠及抑制食欲,有時行為也會變得失當,如躁動、判斷力差、言談誇大、暴力攻擊、社會功能退步等,甚至可能服用過量致死。 前端預防更勝後端防堵:從震驚社會的小燈泡事件,到桃園逆子弒母砍頭案件,不難發現重大刑案每次都和毒品脫不了關係,毒品氾濫程度日益嚴重,與其防堵後端犯罪問題,不如從前端的毒害防制、毒癮戒治做起,不僅可以減少社會成本支出,更能有效預防暴力傷害社會悲劇事件發生。
 若你身邊有深陷毒癮問題的家人或親友,請馬上尋求專業協助,幫助他走出煉獄重啟人生。戒毒諮詢專線:03-867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