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義雄攝)
花博卡可以變成市民卡?議員李中二十七日質詢,前交通局長王義川發包的花博卡只是一般悠遊卡,芯片無法直接擴充為多欄位的智慧卡,如果真的像王義川所說可以變成市民卡,請審計處詳查,是否當初報價是高階智慧卡,市政府拿到的只是一般悠遊卡,其中是否「另有貓膩」。
李中表示,王義川在臉書上說花博卡可以整合志工點數、敬老愛心…等功能直接變成市民卡,當初市政府拿到的是一般悠遊卡,他向前悠遊卡公司總經理請教,一般悠遊卡與多功能智慧卡的芯片設計和資料欄位是不一樣的,一般卡無法作為智慧市民卡。
李中說,安全加密等級越高,製卡費用就越高;如果真的像王義川在臉書說的可以變成市民卡,那是不是他當初請廠商報價的是高階的智慧卡,市府只拿到一般卡,是不是有錢被吃掉了?請審計處要繼續追查。
李中追問審計處長,當初林佳龍對著一群記者說花博卡是廠商回饋,一毛錢都不用花,那麼一點二億元的製卡費用是否需要支付、要不要核銷?審計處長閃躲表示要請市府回答。
議員黃健豪說,審計處報告中指出門票短收十三億,這個金額的計算標準是八百萬人次,每張門票兩百一十元的標準,卻沒有扣掉前市長林佳龍核定免費入園三百萬人次及後續的票價優惠,審計處的決算報告避重就輕,盧市府揹黑鍋。
黃健豪說,很多人帶風向說,是因為盧秀燕的市民免費入園政策才導致花博虧損,實際上市民免費入園僅一百七十九萬人,加上持花博卡的五十三萬人,根本沒超過原規劃的三百萬免費入園人次,不是門票短收的主因,真的原因是委託廠商代售的服務費過高,導致每張門票僅收入一百零八元,少了一半的錢?
另針對花博卡剩餘張數的問題,黃健豪指出,花博的決算報告沒過,跟廠商的官司也還沒解決,這些卡片的物權理論上還是屬於廠商的財產,審計處一直建議市府去運用花博卡,卻沒有先解決前面的問題,根本是陷人於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