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養鴨生產合作社十七日將「趕鴨逃冬」的場景搬到縣府,讓失傳的養鴨技術重現江湖。縣長林姿妙也和養鴨耆老們一起利用趕鴨棍和稻草搭建起簡易棚架,示範過去鴨農逃冬時如何就地取材在野外過夜。
「逃冬」是台灣早期農業時代因應物資缺乏發展出的鴨子飼養模式。鴨農在稻田收割後,將鴨群趕入田中啄食掉落的稻穗,因南部稻較早熟,由南趕到北,約三個月左右鴨子就成熟可以賣出,正是俚語「今年要有好年冬,就要叫有鴨(台)」的最佳寫照。
「趕鴨逃冬」是今年縣府輔導宜蘭縣養鴨生產合作社舉辦二0二0鴨鄉鴨香活動的主題。養鴨產業在宜蘭已經有著百年以上的歷史,說起「逃冬」也是許多耆老共同的回憶。
延續這份趕鴨人家幸福的美味,鴨鄉鴨香活動特與餐飲業合作,推出趕鴨逃冬飯,揪大家作伙來聞香。除了有蘭陽特色風味外,也有主打健康養生或懷舊古早味等的餐盒及各式鴨風味輕食,選擇多樣化。餐盒採預購方式,活動將以可愛的鴨鴨胖卡車逃冬快閃賣餐盒形式進行,共有六場快閃活動,第一站以縣府為起點,十月底前會陸續在羅東文化工場、龍潭湖、仁山植物園、宜蘭丟丟噹森林及中興文化創意園區逃冬快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