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相約波浪屋 體驗排灣族月亮聚盪鞦韆文化風情

韆出約定,台東縣府與遊客中秋佳節相約波浪屋,體驗排灣族「月亮聚」盪鞦韆文化風情。(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中秋節四天連假,台東縣府特別在TTstyle原創館(波浪屋)舉辦「月亮聚.韆出約定」活動,讓遊客在市區即可體驗到排灣族特有的「月亮聚」盪鞦韆文化風情。縣長饒慶鈴親自體驗盪鞦韆,希望遊客也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縣府原民處指出,中秋節是一年一度家人、親友團聚的歡樂時光,鞦韆對於不同區域排灣族而言,存有不同意義,是象徵階級、榮耀或是婚約、愛情。在台東縣境內金峰鄉金崙溪流域及太麻里溪流域的排灣族,也有著因月亮而團聚聯繫情感的方式,俗稱「月亮聚」。
 在月圓時,部落青年會廣邀周邊部落青年,圍圈吟唱傳統歌謠,搭起鞦韆,串起部落青年文化交流的感情線。
 為讓來台東的旅人,也能近距離體驗原住民族文化,在中秋佳節連假期間台東縣政府特別在波浪屋草地區搭建特色鞦韆,一日下午開場活動邀請土板部落「PAIWAN舞語」舞團,環繞著鞦韆進行圍舞,吟唱排灣族傳統古調,並立旗象徵活動圓滿順利。
 饒慶鈴表示,瞭解一個族群不僅僅是透過歌謠舞蹈,從認識族群生活方式角度出發也是一種途徑,波浪屋以排灣族傳統「月亮聚」為主題,傍晚時分也會提供墊子,讓大家可以坐在鞦韆周圍,在中秋時節用有別於以往的方式與親朋友們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