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邀卑南族創作歌手吳昊恩 分享:從泥土長出來的音樂

卑南族創作歌手吳昊恩於東華大學「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現場演唱。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由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舉辦的「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昨日邀請創作歌手吳昊恩以「從泥土裡面長出來的音樂」為題,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
 來自臺東卑南族,號稱金曲部落的南王村歌手吳昊恩為從小展現音樂才華,表演與舞臺經驗多不勝數。吳昊恩表示,雖以音樂人自居,但他的生活不是全泡在五線譜裡。除了彈吉他,平常也愛烤肉、玩耍,也要認真工作。看似無關的生活細節會在不為意時回饋到創作與人生。從十四歲開始唱歌賺錢,他花了很長的青春歲月在民歌餐廳以音樂維生,迄今投身音樂事業,快二十五年。
 提到他臺東原住民族的文化根源,吳昊恩表示,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一把吉他。過往沒有 KTV 的年代,大家習慣以吉他與口琴自娛。不過啟蒙他最大的音樂家,是鄉村藍調之王羅伯‧強生;迷上他「靈魂嘶吼」般的吉他風格,自此愛上藍調並踏上音樂路。
 藍調起源自黑奴之苦痛歷史,音樂是當時勞力的靈魂出口。回顧自己卑南族的根,吳昊恩想從自己的泥土出發,做出他心目中的藍調。隨即背起吉他,現場演奏了以藍調改編的「意難忘」、以卑南族母語創作,曾獲臺灣原創音樂大獎原住民組首獎的「蜥蜴」、更翻唱了幾首陳建年、郭明龍等南王部落前輩的歌曲以表致敬。
 音樂能為自身帶來價值與意義,但面對生活,它是個不穩定的事業。昊恩勉勵同學要融會貫通,除了努力做喜歡的事,也要提升個人價值、務實地追尋自我。「只要你不夠安靜,你永遠找不到。」最後他帶領同學以人聲合唱阿美族的歌曲,以音樂為當天的講座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