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猿」與「猴」四秘訣 有無尾巴最容易區分

「猿」的尾巴已退化而不可見(紅毛猩猩)。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一般人都知道猿猴,但不少人不清楚兩個物種之間要如何分辨而將之混淆不清;事實上,同樣是靈長目動物,但是黑猩猩、紅毛猩猩、金剛猩猩是屬於「人猿總科」,而所謂的「猴子」則是泛指「猴科」、「蜘蛛猴科」、「捲尾猴科」等類群。許多人分不清楚「猿」和「猴」有什麼區別?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其實最簡單分辨的方法就是大部分的「猴」都有尾巴,「猿」則無尾巴。

猿和猴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大部分的猴都有尾巴(棕蜘蛛猴)。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指出,靈長目動物可大致分為「猿」及「猴」兩類,「猿」包含大長臂猿、白手長臂猿、金剛猩猩、紅毛猩猩及黑猩猩等;「猴」則包含黑冠松鼠猴、蜘蛛猴、棉頭絹猴、指猴、東非狒狒、台灣獼猴等。靈長目動物的腦部發展相較其他動物更為複雜,智商比一般動物高;大多數的靈長目動物有指紋,可以增加觸覺的敏感度;另外四肢末端大多有五根指頭,拇指離其他四指較遠,以增加抓握的能力。
 許多民眾「猿」與「猴」都傻傻分不清楚,動物園分享給大家幾個分辨「猿」與「猴」的小秘訣:第一,「猿」的尾巴已退化而不可見,而大部分的「猴」都有明顯的尾巴,可用來保持平衡、甚至能用來抓握東西。第二,「猿」的前肢比後肢長,而「猴」則後肢比前肢長;第三,「猿」走路時是手指彎曲以指節著地(猩猩)或前肢高舉(長臂猿);「猴」走路時則是手掌貼齊地面;第四,「猿」上臂的毛是向外橫著長,「猴」上臂的毛則是往手掌的方向順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