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資通訊應用大賽十八日登場,首度納入無人機項目,全台國小到高中職五十七隊參與。選手除了要熟悉無人機性能,還要編寫程式、學習飛行原理,活用跨領域知識,挑戰性相當高。
為培養在地IC人才,鼓勵年輕學子接觸程式設計與運算思維、智慧機器等資訊科技新知,台北市自一0一年辦理資通訊應用大賽,往年皆以「智組型機器人」為題;今年首度擴大規模,新增「格鬥機器人」與「無人機」項目,獲中華民國STEM教育協會、Robot Boxing機器人格鬥聯盟、台灣校園人工智慧教育協會及智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相關產業界支持。為鼓勵學生及早備戰,教育局開辦暖身賽。
暖身賽中首先登場,是十七日在明湖國中舉辦的「格鬥機器人」大賽,共五十八支隊伍參賽,其中國中四十八隊、國小十隊。選手操控機器人在擂台上使出勾拳、掃腿及閃躲等技巧,力與美的動作背後是參賽老師與選手設計程式代碼、調整參數,研發與調整最適合機器人零件的成果。
昨天在西松高中舉辦的「無人機」大賽,為台北市首度辦理的相關競賽,有五十七支隊伍參與,其中高中職十三隊、國中二十四隊、國小二十隊。選手操控無人機穿越由高低門、穿越環、刀旗及繞柱組成的立體迷宮,飛行求準、求穩、更求快;競賽期間,選手不但要掌握並設計程式碼,提升無人機體飛行、感測與辨識障礙物性能,更要能克服現場網路、風向及光線等可能干擾飛行的挑戰,不但考驗操控技巧,更仰賴臨場反應與思考靈活度。
教育局表示,暖身賽的最後一戰二十四日在仁愛國中舉行「智組型機器人」,以「樂齡城市」為題,由參賽者結合程式設計、機器人工學及自造教育所學,設計有助建立長青樂齡環境的機器人,實踐智慧科技導入城市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