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擁有天然清澈的湧泉與純淨的環境,較西部地區更具備培育優質水產作物的自然條件,為強化縣內吳郭魚及蜆類養殖技術,花蓮縣政府水產培育所昨日辦理「花蓮縣吳郭魚及河蜆養殖產業講習研討會」,邀請前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張文重教授進行課程講授,以期解決養殖戶相關難題,並增加相關收益,更加完善縣內養殖軟實力。
縣府農業處表示,花蓮縣的水產養殖面積有七百三十四公頃,河蜆和吳郭魚養殖是花蓮縣最大宗的養殖物種。其中河蜆養殖面積為六十點二八公頃,產量約五百六十九公噸,產值為新台幣一千八百二十萬元;吳郭魚養殖面積為五十一點九九公頃,產量約四百零四公噸,產值為二千四百二十四萬元。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為全縣魚苗生產及原生魚種的生態保護基地,深耕在地輔導推廣相關養殖技術。農業處在發展水產養殖產業的議題上,也將不定期邀請國內產官學界專家擔任講師提供新知,以達到產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會中,張文重教授表示,養豬等畜產排泄物經過沉澱發酵分解後的營養液,加水沖淡再培養綠藻及水蚤等餌料生物,可作為吳郭魚及各種魚蝦類幼苗的飼料,幫助魚蝦苗快速成長。而綠藻等微細藻類又是河蜆養殖必須的餌料生物,養殖吳郭魚的副產品綠藻水作為河蜆的天然餌料生物,一舉數得養魚又養蜆,更可增加農村養殖漁民的收入。
農業處指出,目前台灣對於蜆的養殖生態研究不足,例如蜆苗來源不穩定、養殖後期的肥育工作、高密度養殖的監測及智慧養殖技術、飼養水源水溫的監控、藻類的擴培技術、蜆類的加工、養蜆人工飼料及吳郭魚與蜆類之混養及產銷通路等課題皆有待研究與探討。感謝張文重教授深入淺出地向縣內水產養殖農戶講授繁養殖技術,並傳授以生化科技方法製造各種魚蝦用餌料生物,實用的議題分享,更加厚實花蓮的水產養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