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右昌:公車虧損逐步解套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市公車虧損問題綜錯複雜,市長林右昌形容,「像棉球打死結」,必須逐步解決,不是一蹴可幾,成本結構,路線整併,跨區公車福利卡第二段收費,甚至票價檢討等都是檢討方向。
 他說,自己是最支持公車處的市長,一百五十五部公車,車齡超過十年有六部,上任迄今汰換了超過五十部,預計今年要汰換七部,汰換比例超過百分之三十二以上,但買公車不如一般資本門建設,中央對地方補助可以高達八成,只補助百分之四十,等於要換一部公車市府要自負六成,汰換的壓力及金額非常大。
他說,任內汰換三分之一公車,現車齡與雙北不會差太多,最低時與北市公車差半年左右,簡單說,在任內非常努力汰換公車,近幾年市民對車齡應該有感,不敢說百分百,大多數市民對市公車車齡降低是有感的。
交通處長李綱補充委外檢討報告結果,主要是人事成本過高、營運績效不佳,建議營運差的釋出路線,但路線狀況不好其他客運公司也不可能接手,正盤點當中;社福卡有明確建議比照台北市每個月有六十次上限,行之有年,還要討論。
公車處三個重要虧損原因,一是票價,二是路線,三是人員薪資結構,李綱說,市府會慢慢盤點既有資源,能做慢慢做,這次R路線調整是好的開端,基隆客運撐不下去,公車補上去,維持上班通勤基本需求,離峰時間人少開得少,未來公車處有些重疊性高的如和平島線,還有路線平均一班一人,但七堵區瑪陵沒路線就無法出去基本還是會維持,但在市區重疊再去檢討,整併路線是後續大的目標,後續跨區公車也會檢討,第二段老人福利卡部分,可以討論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