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語言中心專案教師羅珮瑄獲學校推薦,參與教育部第九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遴選,從四十四所大專院校共六十三位參選教師中脫穎而出,晉身十位入圍複審教師之一。羅珮瑄老師對通識教育富有熱誠與理念,課程內容獨具時代觸角,擅長融入生活議題於教學,並兼顧在地關懷與全球視野,表現備受肯定。
羅珮瑄是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英文系博士,扎根英語及文學專業,學術關懷涉獵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文學、媒體與社會、多元跨域教學等。一直以來,她除了教授英語文課程,亦有開辦創新的跨領域通識課如「科學與文學的對話」,與理工教師聯手合作,將文學作品之洞見結合科學知識與實作體驗,培育學生跨域素養,學會欣賞文學的美及科學的真。
面對當代瞬息萬變,羅珮瑄認為人類未來的工作面貌無可預料,傳統單一科系將無法解決更複雜的難題。設計課程時,她著重跨領域分組、跨領域主題學習,提前部署讓學生探索未來新出路。
身處教育現場,通識教師經常要面對一大難題:如何聚合不同系所、不同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對此,羅珮瑄選擇聚焦「時代」,自編生活化主題式教材、結合與時俱進的新聞報導和文學作品,引起學生共感。新冠疫情當前,她特別引入「黑死病」主題,有望借古鑑今,又透過薄伽丘的「十日談」,看文藝復興時期,人類歷經鼠疫所展現的恐懼與光輝,引申今日防疫科技、人性情感等深度對話,在在體現著通識教育跨人文、跨科技的全人精神。
羅珮瑄表示,未來世界將更著重個別化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對比過去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教育未來會更重視體驗、以及發掘知識的過程,人人皆是自學者。跳脫教室與書本框架,世間就是學習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