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弼真君是大陳人的傳統信仰,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三日,分佈在台灣各地的大陳人都會回到花蓮大陳阮弼真君廟舉辦阮弼真君文化祭,今年的慶典將於十一月二十六日登場。花蓮市公所在文化祭前,先以大陳牌奕傳承為活動熱身,透過大陳長者蔣邦林老師,帶領大家玩大陳牌,重尋早期桌遊文化,花蓮市長魏嘉賢昨天也前往體驗大陳牌弈的樂趣。
大陳人特有的牌弈文化脫胎自江浙挖花牌,在大陳人的中休閒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昨天報名參加大陳牌的民眾,有人是大陳人、有的是來自花蓮各地、還有人從網路上看到報名資訊,遠從中壢來參加,想藉此瞭解花蓮在地文化。在蔣邦林的帶領下,大家從不認識牌的花色與點數,到能一邊玩牌還一邊口唱,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跟著節奏、律動搖擺身體,其樂融融。
蔣邦林說,村裡老一輩的幾乎都會玩,但因為長輩逐年凋零,會大陳牌的人越來越少,很希望能傳承下來讓大家認識及瞭解。大陳人的牌弈遊戲雖通俗上被稱為「大陳麻將」,但也僅是牌具的外形與麻將相似,規則及玩法上均不同,反而更近似於清末至民國初年流行於江浙一帶的「挖花」,牌面由兩個六面骰的點數組合而成,除了參與者的運氣外,更考驗眼力及運用規則的靈活度。
大陳牌與一般麻將還有不同之處,就是傳統大陳牌的玩法是把牌摸上手,在還沒打牌之前,就要根據摸到的牌的情狀,唱上一段應景的挖花小調或是講述一段與牌名相關的歷史典故、時聞軼事,玩的時候,連玩帶唱,非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