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十七日主持「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統包工程」動土祈福典禮,他在致詞時感性地說,相信未來新的南門市場,不只有傳統美食,再結合交通便利性,一定會是台北市的新地標與驕傲。
北市歷史最悠久的南門市場,有不少南北雜貨、賣外省粽的著名攤商,但建物被鑑定為海砂屋,二七0攤已搬遷至愛國東路旁的南門中繼市場,台北市政府斥資廿八億八五七0萬元,改建為黃金級綠建築現代化市場,預計二0二三年二月完工。
南門市場因建物被鑑定為海砂屋,去年十月熄燈,攤商搬到中繼市場,柯文哲說,自己對南門市場很有感情,因為家中餐桌上的菜餚,都是太太陳佩琪下班後在南門市場採購烹調而成。事實上,南門市場也是台北人記憶中的美食發源地,各類糕點、南北雜貨、生鮮、熟食應有盡有;但後來被發現是海砂屋,因此啟動重建。整個過程中,柯文哲認為最困難的就是溝通,他要特別感謝南門市場自治會長王國銓,使得攤商順利搬遷至中繼市場。
柯文哲表示,南門市場、士東市場,以及寧夏夜市今年也都獲得經濟部五星優良市集認證,新建完成的南門市場大樓生意一定會更好,因為它位於捷運萬大線、新店線相接的捷運中正紀念堂站。在交通便利的基礎上,全新的硬體、中繼市場運作中取得的現代化市場經驗,他相信新的南門市場一定會成為台北的新地標,他也率領市府團隊的首長與工程人員,共同祈求開工順利、新南門市場早日開幕。
北市新工處表示,南門市場將興建地上十二層、地下五層建物,總樓地板面積約四萬六五七0平方公尺,其中南門市場位於地下二層到地上二層,地上三層以上樓層由北市府相關機關進駐。
北市新工處工務科長蕭志龍表示,南門市場最早可追溯一九0七年,當時叫「千歲市場」,一九四六年才改叫做南門市場;一九六九年六月配合北市個行政區籌建行政大樓計畫,一度搬到南海路臨時位址營業,直到一九八一年舊有市場大樓落成,並開啟將近四十年的美味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