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盼小琉球引進垃圾發電

立委鍾佳濱希望引進「 垃圾處理併同發電設施」 至小琉球,藉以減少離島垃圾產生量。
(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小琉球遊客數不斷創新高,面對大量遊客湧入帶給離島環境的壓力,立委鍾佳濱要求行政院國發會評估引進「垃圾處理併同發電設施」,在不影響當地環境的情況下,透過能源循環來減少離島垃圾產生量、降低空氣汙染,打造低碳觀光島,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允諾會同環保署進行研究評估。
 鍾佳濱表示,台灣的垃圾處理方案在第一階段以掩埋為主,第二階段以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第三階段從二00三年至今則改以「資源循環、零廢棄」為政策;目前本島共有二十六座垃圾焚化廠,離島則囿於經濟規模不足,並無焚化廠。
 鍾佳濱指出,去年小琉球的遊客高達四十四萬多人次,今年再創新高,導致垃圾處理費用居高不下。除了垃圾與垃圾處理費用增加外,空氣污染也是一大問題。
 鍾佳濱因此要求政府針對離島觀光成長,規劃整體總量目標,減少離島轉運回本島的垃圾量;而中央政府推動電動機車租賃補助、充電柱設置補助,將使離島用電需求增加,需多元開發電源,因此請國發會評估以離島建設基金補助琉球、蘭嶼、綠島等離島,引進較小規模且具彈性之「垃圾處理併同發電設施」之可行性,在不影響當地環境的前提下,將廢棄物轉為再生能源發電,使垃圾減量並發電供給離島,形成離島的能源循環。
 鍾佳濱強調,琉球等離島的水電由本島供應,離島的維生系統就像裝上葉克膜一樣,遊客增加,葉克膜的負擔也隨著增加,他認為「垃圾處理併同發電設施」如同心臟,再貴也應幫離島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