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市文化局與文化媒體VERSE合作,推出一套兩冊的「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論述基隆的城市精神。在台北森大青鳥舉辦新書發表會,市長林右昌、文化局長陳靜萍與VERSE總編輯張鐵志一同現身,暢談對城市的各種想像。
市長林右昌說,為把城市與水岸的關係重新連結,市府這幾年堆動市港再生標竿計畫,把本來服務貨品的港市,變成服務人民的港市,市港再生標竿計畫預計在明年完成。基隆九成五是山坡地,但市府把劣勢轉為優勢,推動城市再造行動,包括東岸地標豎梯、西岸太平山城纜車,整個山與城的連結重新規劃。
林右昌暢談這幾年來,以文化與歷史為核心的都市改造行動,將過去傳統政府中最弱勢的文化部門放在最前面,資本門近幾年增加二十八倍之多,其他單位都要配合,文化部門成為很重要的單位。
市長林右昌表示,現在在基隆讓他最高興的有兩件事,第一是讓很多人勇敢地說出自己是基隆人,其次是很多人來基隆做夢、實現夢想,他常跟朋友說,若是在別的地方想做但做不到的事,不妨來基隆看看,而且通常還蠻有成果的。
文化局長陳靜萍指出,這次透過集結台灣近年來優秀的文化人共同創作,由今年才以「掛號」獲得金鼎獎的劉玟苓擔任主編,全新出版的「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論述基隆的專書,以在基隆的「在」為出發,從人的「住在」與「待在」,從空間上的「存在」,從時間上的「正在」,提供我們認識基隆的全新框架。
「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第一冊以山、海、城的人文歷史故事,從大航海時代,到日本時代,乃至二二八,及一九四九年代的大遷徙,都在這裡留下歷史的印記,重建基隆在地的歷史。
第二冊邀請市長林右昌與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對談城市的歷史與文化願景,以及在這幾年進行以文化先行的城市改造運動,透過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讓城市的歷史與記憶以嶄新的方式重新認識,更邀請許多重要建築師如王俊雄、邱文傑、梁豫漳、郭旭原及黃惠美來到基隆,建立關於新的城市想像。同樣重要的是,更多年輕人回來或者留下,由下而上展開各種文化和社會實踐,讓人們注意到一個新的基隆正在誕生。
除了基隆的再發現外,書中也邀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在基隆實際地進行現地採集計畫。有舒國治老師以兒時記憶,寫下的基隆滋味;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從麵食控的味覺讓人流連於基隆的巷弄;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凌宗魁,以基隆的經典建築為背景導覽基隆風光;新銳攝影師與作家蔡傑曦,用鏡頭記錄下基隆幸福的瞬間;而漫畫家張季雅,將基隆和平島考古遺跡用精彩的圖像故事呈現。這些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碰巧展現基隆這座海港城市,長年來作為流動頻繁之地,所積累而成的豐厚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