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廿八日參加「萬華視障生活重建中心暨社區工坊開幕記者會」,他指出,台北市是從愛心卡、無障礙空間、運動方面、學校教育,身心障礙者的每一個面向都去做改善,合起來慢慢就變成一個對身障者的友善城市,這是台北市政府努力的目標。
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事實上,他不太贊成機構性的照顧方式,也就是把身心障礙者集中到某個機構去照顧。還是希望能夠在社區中生活,在地化的照顧是一種主流思想,而在這個想法之下,做這個社區之間作業設施,也就是「小型作業所」,常常簡稱為「小作所」。
柯文哲表示,目前台灣的小作所有二一七家,台北市占了廿二家,約一成左右。事實上也另外規劃了十九家,未來的時間會陸續開幕。
他指出,這個小作所最大的特色是針對視障者建立的,就像是一開始建立醫院都是綜合醫院,數量夠後就會想說是否要開設專科醫院,比如說專門照顧心臟或是專門處裡神經問題的。從綜合醫院到專科醫院的概念,也應用於小作所,一開始是所有的身障者就一種小作所,等到場所夠多後,就開始思考是否可以針對特殊的身障者,提供特殊的小作所,這也是照顧品質的提高。今天的小作所值得來看,就是因為是針對視障者建立的小作所。
柯文哲說,對於提供身障者友善城市,是台北市政府的目標。這幾年陸續作了一些措施,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有敬老卡,身障者則有愛心卡,隨著財務的調度,慢慢讓愛心卡的權益可以優惠,比照敬老卡慢慢增加。現在已經是公車、捷運、計程車都可以使用,這是北市府在社會福利提供的一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