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閱讀>到底什麼才是對的? 《餐桌上的偽科學》

 ■蘇惠昭
 我86歲的母親天天吃某種品牌的葡萄糖胺,也吞綜合維他命,並鼓勵我預防性的服用,「我是靠這些藥在活的」她無限感激的說。就如同電視廣告,她相信葡萄糖胺的奇蹟,而之所以不能夠「健步如飛」,她堅持問題不在藥,「唉是我太老了」。
 母親同時還是一個會把蛋黃丟掉只吃蛋白的人,儘管我告訴她蛋黃有益健康,但「吃蛋黃膽固醇會過高」已經變成她的信仰。
 婆婆的藥單裡也有健保給付的維骨力,每日服用,但走路仍舊一步一痛,「吃藥沒有用嗎?」我問她。「有啊有用,不吃的話可能更痛」她急忙解釋,沒有絲毫的動搖。
 其實我很想各送她們一本《餐桌上的偽科學》,但又擔心老人太脆弱無法面對真相。包括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個以各種迷思、偏見、成見、誤解、想像、聽說以及「好像是這樣」所建構起來的城堡中,生根似的住在裡面,偏偏科學研究還經常上演「今天的我推翻昨天的我」,但至少我會把《餐桌上的偽科學》、《思考的盲點》、《思考的藝術》這一類的書偷渡進城堡,讓自己少笨一點。
 《餐桌上的偽科學》並不是一本翻譯書,光這一點就值得放鞭炮慶祝了!一開始這是一個由退休的台籍旅美醫學教授林慶順為排解鄉親疑惑所架設撰寫的「科學的養生保健」網站,這真是一大福音,台灣鄉親面對的健康問題以及吃的疑惑一定相異於不同文不同種的歐美人士,譬如燕窩。到馬來西亞旅行的時候,你一定會看到遍布蓋給燕子住的房子,燕子的唾液將會成為擺在機場販賣的精品,越貴越有效,但是吃進肚子裡的蛋白質,所謂「表皮生長因子」,真的能夠保證養顏美容永遠不老嗎?正是被一則舊金山灣區中文電視台的燕窩廣告給刺激到,林教授去信抱怨廣告「荒唐可笑」,後來廣告下架,只不過燕子樓依舊,燕窩依舊。
 但凡內心有疑難懸念,就會去廟裡求神問卜,抽一支籤,《餐桌上的偽科學》於我,功用就和求籤差不多,有一陣子我會特別去買標榜「非基改黃豆」豆漿和豆乾。「基改」是好人,「非基改」是壞人,這樣的二分法已經形同某種價值觀不容挑戰,選擇食物時,「這是非基改的喔」,好像就是比較高貴的行止,是站在正義的一方,事實上呢?書中林教授援引各種科學實驗告訴你「基改食品很安全」,你好像被刺了一刀,堆好的積木被堆倒了,很受傷,我忽然理解我母親我婆婆服用維骨力的心情。
 這裡的籤幾乎有求必應,益生菌、酵素、維他命、牛奶、雞蛋、咖啡、地瓜、生酮飲食……,我所有對食品或保健品的疑惑都有科學的解答,從餐桌到政治,要改變已經相信的事並不容易,但我真的有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