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秋冬是空汙的高峰季節,行政院環保署十五日指出,未來在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期間,空氣品質預報連兩天以上發布紅害警報,自預報隔天起將針對拆房、吹葉機等等七大行為加以管制,直到空品降至橘色警報以下為止,預計最快十一月就會上路執行。違者最高可處新台幣十萬元罰鍰,工商廠場最高則可處五百萬元罰鍰。
環保署表示,現行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管制要領,是在空氣品質達嚴重惡化等級,才要求暫停特定汙染作業,較難預防空氣品質惡化情形發生,而依據歷年監測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空品不良主要以細懸浮微粒及臭氧濃度超過空品標準為主,且天候及地形因素易導致汙染物於環境中累積,為此,環保署昨日預告訂定預防空氣品質惡化之空氣汙染行為草案。
環保署表示,未來在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期間,如果空氣品質預報連續兩天達到紅害等級,將針對吹葉機使用、瀝青混凝土拌合、道路刨鋪、房屋拆除、港區裝卸水泥原料、露天噴漆(噴砂)、鍋爐清除及有機液體儲槽清洗等行為予以管制,直到空品降為橘警以下為止,期能透過各界配合停止相關汙染作為,達到減緩空氣品質惡化情形。
環保署說,這次規劃於空品不良期間禁止之空氣汙染行為,主要是考量上述行為可能導致大量逸散性粒狀汙染物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針對上述七項空氣汙染行為進行管制,後續將請各地方環保局加強稽查。
該案預計最快十一月就會上路執行,屆時違者將依空氣汙染防制法第六十七條處新台幣一千二百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如為工商廠場將處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