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理三梯次校園安全實務分享 落實大學校園安全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十三日表示,教育部辦理三梯次校園安全實務研習會,以強化突發事件應變處理能力,及提升大專校院整體校園安全防護知能,研習會也邀請逢甲及成大分享經驗。

教育部於一百一十年一月十三日、十五日及二十日分北中南三區辦理「校園安全知能研習」,邀請各大專校院負責校園安全相關人員參加,以強化突發事件應變處理能力及提升大專校院整體校園安全防護知能。

教育部表示,此次研習課程著重於校園安全基本知能落實扎根、溫故知新,安排「校園安全相關法令課程」,讓學員熟悉既有「維護校園安全實施要點、校園安全防護注意事項、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執行校園安全人員值勤規定」等各項規定,厚植其基本知能。

教育部說明為使各校能汲取他校有效校園安全防護機制經驗,會中也特別邀請經教育部訪視或原本既有校安防護機制良好作為學校與警政單位進行分享。

如逢甲大學建置生活導師系統,值班人員接獲校安事件,除進行處理及校安通報,登錄生活導師系統,涉及相關單位逐級會辦相關並由校安業務承辦人管制,且於生活導師會議陳報,必要時向上陳報由主秘以上層級管制,以有效整合校內資源。

而成功大學更將AI人工智慧技術運用至校園安全作業,整合校區公共空間監視錄影、安全求救、通報系統等設備及駐警隊校園安全工作。

教育部強調,校園安全危機潛藏因子及天然災害無法預測,具有突發性,亦無固定形態,且校外人士入侵校園造成學生傷害事件,皆為社會大眾所囑目及關注焦點,教育單位已建立教育、警政三級聯繫平台與預防機制。

教育部亦提醒,校園安全各項防護作為卻是必須持恆努力,需除與警政、民政、社政、衛政等單位共同合作,透過基本知能讓各校依據學校地區特性及人文環境與相關單位實施安全檢測,期許各校朝向以科技設備管理校園安全,以提升校安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