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學甲區種植的小麥受到氣溫影響,提前半個月成熟,其中台十九線宅港橋下行水區栽種的小麥已轉換成金黃色,宛如穿上金黃色外衣隨風搖曳,十分美麗。
學甲的小麥種植面積約有一百八十公頃,主要分布在宅港、三慶、光華、新達及平和里,儘管今年因降雨少,嘉南地區一期稻作停灌,不過小麥屬雜糧旱作,較不受影響。
在學甲種植五十公頃的農民李三陽表示,田裡的小麥是去年十月播種,雖然冬季少雨,但發芽率及植株密度保持得不錯,麥梗成長情況正常、麥穗飽滿,加上農曆春節期間氣溫稍微寒冷,白天「透南風」及日夜溫差大,將田裡的小麥催熟,讓成熟期也提前半個月,去年同期田裡的小麥還是綠油油一片,今年已經轉換金黃色,準備採收。
學甲小麥預計從二月底陸續採收,若以現在天候狀況推估,採收期間沒降雨,每公頃約可產出二千五百公斤小麥,但今年鳥害較為嚴重,趕都趕不完,預估整體減產約二成,目前契作價格每公斤從二十五元到三十元不等。
學甲區農會往年小麥成熟期都會辦理產業活動行銷,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配合防疫規定宣布取消,想要拍攝美美的金黃麥浪要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