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約在兩年前,向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借殖的蘭嶼豬寶寶,目前都已成年,但「吃貨」本色也隨之發揮得淋漓盡致,只要看見保育員提著食物走來,就會一窩蜂衝上前討食物,如此「盛情」讓保育員難以招架,每到放飯時間,都要先使出「調豬離場」之計,才能夠全身而退,繼續未完成工作。

當年調皮又貪吃的蘭嶼豬寶寶們一日三餐還嫌不夠,短短不到幾個月,就把戶外活動場中的植栽通通吃光,連長了尖刺的仙人掌和林投樹也沒放過。如今這群蘭嶼豬都已亭亭玉立,只不過她們個性卻還是像小時候一樣貪吃,只要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開心的衝上前去將保育員團團圍住,激動地又拱又咬,招架不住的保育員只好先和她們鬥智,免得放飯時間裡,保育員雙腳會變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園方表示,其實蘭嶼豬的個性十分親人和溫馴,只有當肚子餓或發情期時,才會有比較讓保育員覺得「阿雜」的行為表現。每天早上剛開園時,蘭嶼豬們總是難免早已感到飢腸轆轆,為了分散她們的注意力,保育員會先將顆粒較小的粒狀飼料平均灑在室內欄舍,讓蘭嶼豬們進去慢慢地採食,再把其他的蔬果和葉菜類食物擺放到戶外活動場的餵食平台上,如此一來保育員才能在免受干擾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巡場、餵食和清潔的工作。
園方指出,為了提升動物照養空間的利用效能,兒童動物區也嘗試呈現類似野外生態的多物種混群意象,讓蘭嶼豬和中國華鵝共同使用戶外活動場,豐富牠們的行為表現;另外,在農曆春節過後,保育員也進行了戶外場地的重整,蘭嶼豬們非常喜歡沙土澎鬆的觸感,在白天吃飽飽後也喜歡找個舒適的角落小憩一下,酣睡模樣,似乎正好呼應古代詩人孟浩然形容的「春眠不覺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