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兩棲爬蟲有約 北市動物園新推常態探索 深入認識牠們

生活周遭就有很多的兩棲爬蟲動物常會被觀察到,例如莫氏樹蛙。(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兩棲爬蟲館的入口,總可以看到一些民眾,因為不喜歡面對爬蟲動物而在門口非常糾結、不願意入館參觀;對此,台北市立動物園搭配去年六月開展的「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展」,新推出了一項「與兩棲爬蟲有約」的探索活動,讓大家以簡單、有趣的視角,認識這些兩棲爬蟲鄰居們。

兩棲爬蟲館即將從3月上旬正式推出,每週二、四、六下午及週日全天,都有常態的「與兩棲爬蟲有約」探索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參加。(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表示,「與兩棲爬蟲有約」探索活動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行教案演示,從數百份的回饋問卷發現,超過九成五的參與民眾覺得滿意或非常滿意;參考回饋問卷進行必要調整後,兩棲爬蟲館即將從三月上旬正式推出,每週二、四、六下午及週日全天皆有常態的「與兩棲爬蟲有約」探索活動。

想想牠們在環境中擔任的角色,如果少了牠們,我們的環境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呢?(龜殼花)(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方強調,其實,在生活周遭就有很多的兩棲爬蟲動物常會被觀察到,例如:黑眶蟾蜍、腹斑蛙與貢德氏赤蛙等在公園的草地、人工水池、甚至水溝中都有機會發現,甚至貢德氏赤蛙還曾經因為音量過大被「告」上警察局,斯文豪氏攀蜥總喜歡在公園樹幹上努力地做伏地挺身,甚至家裡也有叫聲宏亮偶爾突然和你面面相?的壁虎。

生活周遭就有很多的兩棲爬蟲動物常會被觀察到,例如黑眶蟾蜍。(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方希望,在參與「與兩棲爬蟲有約」探索活動,透過互動遊戲和觀察後,能讓大家更能認識兩棲爬蟲動物的特徵與習性,也可以深入的想想,如果少了牠們,環境又會產生甚麼樣的變化呢?

除了全新推出的「與兩棲爬蟲有約」探索活動,三、四月的每周三、五、六上午十一點到十一點十五分進行的「保母講古」,將由無尾熊、鵜鶘和馬來貘的保母們接續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