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泥乾燥設備 年降低7000公噸污泥

八里污水處理廠有六顆約四十公尺、容量九千立方公尺的「蛋形消化槽」,污水處理後所產生的污泥經過這六顆「大巨蛋」進行厭氧消化,初步達到污泥減量及除臭功能。(北市衛工處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一般而言,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污泥及消化瓦斯,如何妥善處理再利用廢棄物及能源是打造污水處理廠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八里污水處理廠新增設污泥乾燥及除臭設備,預計於今年五月完工,利用消化瓦斯取代電作為乾燥污泥設備的熱源,除了一年可降低污泥約七千公噸,乾燥後的污泥也有再利用的用途,打造污水處理邁向循環經濟、永續發展努力。

衛工處長林昆虎表示,八里污水處理廠有六顆約四十公尺、容量九千立方公尺的「蛋形消化槽」,污水處理後所產生的污泥經過這六顆「大巨蛋」進行厭氧消化,初步達到污泥減量及除臭功能,並且利用消化過程產生的消化瓦斯作為消化槽加熱的燃料。

此外,林昆虎說,八里廠更在今年增設污泥乾燥及除臭設備,並將消化過程產生的消化瓦斯作為污泥乾燥設備的熱源,達到能源的再利用。若以每年產生污泥一萬兩千公噸計算,經乾燥後重量可減少約七千公噸,減少清運車約三八0餘一趟次,減少碳及PM2.5排放,以消化瓦斯取代電力作為污泥乾燥設備的熱源,可節省約七百萬度電,相當於兩千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八里污水處理廠長羅昭宏表示,乾燥後的污泥可與陶土混燒成花器、運送至垃圾焚化廠作為熱質能源與生活垃圾混燒,混燒產生的底渣加入水泥骨材內當管溝回填材,或將乾燥後的污泥燒結後的底渣取代混凝土做成透水磚等,不僅達到節能減碳,更落實循環經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