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團隊研發異位性皮膚炎口服新藥 改善效果逾7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現行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仍有療效不理想、效果較慢等困境。台大醫院團隊參與一項跨國研究,研發出異位性皮膚炎口服新藥。台大醫院團隊指出,研究顯示該藥物對7成的病患有效,且改善效果逾7成,對於中重度患者只要一天一顆藥就可改善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會造成病人全身嚴重搔癢、紅腫發炎、流湯、流水或乾燥脫屑,全球兒童中大約10%至20%罹患此病,到了成年後,仍有約2%至3%的人深受其擾,80%的人都在5歲前就發病。

台大醫院團隊29日發表異位性皮膚炎新藥跨國研究成果。(記者陳柏翰攝)

他指出,以往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大多是靠口服類固醇、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紫外線光療等,但效果有限,也會伴隨許多類似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下降;近年問世的注射型生物製劑雖能提升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效果,但療效較慢且須每兩週打一次針。

台大醫院異位性皮膚炎研究團隊自2014年起陸續加入多個世界跨國研究團隊,研發出口服JAK抑制劑新藥,並與全球18國共同執行第三期新藥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治療兩週後,就可明顯達到止癢療效,口服12週後,有70%的患者病況好轉,改善效果達75%,療效也比現有生物製劑多出12%。

朱家瑜說,JAK抑制劑新藥能有效地阻斷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發炎,改善的程度甚至比生物製劑還好,且每天只要需一顆藥,所以相對而言可以在家長期的服用,對病患會比較方便,療效也非常顯著。

至於該藥物是否有副作用,朱家瑜表示,雖然口服JAK抑制劑也有一些副作用,包括噁心與長痘痘,但都不是特別嚴重,且可靠藥物改善;預計今年上半年美國FDA就會通過,台灣可望在下半年引進該款新藥。

即時

立委徐富癸要求農業部輔導酪農應從短中長期同時著手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二0二五年起紐...

為愛飛行 華信捐電腦送花蓮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華信航空十八日...

AI科技巡防立功 警示通知查獲酒駕現行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金山警分局交通...

男欠債遭擄 板橋警火速救回逮5嫌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板橋警分局十四日凌晨0...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