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納骨塔位使用率已達九成,新竹市政府在大坪頂新建納骨塔,由建築師以「清水模」設計出五層樓的建物,室內採無梁柱工法,讓空間更通透、寬廣,再搭配天井、斜牆設計,打造採光、通風十足空間,該設計更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新納骨塔將於明年完工,屆時將可提供約四萬五千個塔位,讓先人有優雅的長眠環境。
市長林智堅三日前往視察工程,他驚訝發現,建築團隊實驗各種材質才製作出「最佳清水模」,建物外牆、內部牆面的「清水模」細節都不同,外牆有木紋、斜牆則是亮面等。他也登上觀景陽台,眺望竹市海岸線。

林智堅說,大坪頂永生園在地景觀與資源豐富,有開闊的海岸線、豐富的植物種類等,「納骨塔也可以導入設計力」,新建納骨塔考量座向及位置,坐落方向可見沿海的景觀,更配合新竹多風條件外牆採斜切角設計,室內有大量採光、通風,不陰森。
民政處表示,新建納骨塔延續自然環境風格,除了納骨設施外,在三、四樓也設計觀景陽台、觀景平台,提供家屬民眾散心懷念的良好空間。另外,新建納骨塔將不導入任何宗教信仰,僅設立祭祀空間,供民眾辦理各式宗教儀式。
民政處指出,新竹市大坪頂共計有華藏、華嚴、通天三座納骨堂,總容納量約為十萬餘個塔位,截至今年三月底,大坪頂剩餘的骨灰(骸)塔位為一萬六三六九個,未來納骨塔啟用並配合新竹市環保自然葬園區詠生樹,可舒緩塔位不足之壓力。
工務處說,大坪頂納骨塔目前工程均符合預期進度,除了如期以外,市府更要求如質,工務處每週也進行工程會議把關,盼提供先人一個優質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