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駐村 打造養殖場環保廊道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市府都發局推動台南築角創意營造的駐村計畫,參與的月津港舊河道「自在生活居」學堂,在大專青年及種子景觀師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魚與樹的洄遊廊道」的構想。都發局表示,這是青年創意營造跟傳統產業聯合的範例,也是步向地方創生的起手式。
 「自在生活居」學堂占地約有三公頃,學堂主人張皇森從市府水利局退休後,與兄弟張皇楷、張季淮多年經營自家的筍殼魚養殖。由於張皇森自身水資源的專業背景,起心動念想將整個養殖場朝環境教育場來經營,今年參加駐村計畫,第一期計畫便是設置環區的人工淨化池。
 今年度招募來自嘉義大學、南榮科技大學共八名大專青年,並由築角駐地種子景觀設計師朱展毅引領,二個月後營造了「魚與樹的洄遊廊道」的構想。
 都發局表示,傳統養殖產業模式讓化學藥劑的使用成為必然,食安與水質同時面臨考驗,如何降低環境衝擊又能兼顧魚兒健康的水源,是這次主要議題。透過整體規劃,營造團隊在閒置的空地上種植大量植栽,開挖渠道構築一個完善的水循環系統,將淨化過程分成沉澱池、過濾池、除臭池、藻類處理池等,再將水回流埤塘,過程裡魚的排泄物也能拿來當作菜圃的灌溉肥料,整個營造案讓青年學子把從書上學到的理論落實到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