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灣本土疫情尚未趨緩,但因生活需要而在各處傳統市場、賣場仍然可見採買人潮,台北市長柯文哲雖然不跟進以身分證字號管制的方法而要求民眾一週去兩次且少去多買,但仍引起質疑。對此,柯文哲二日表示,在兩三天內,會把整個北市公有市場建立網路監看,將來大家上街之前可先看一看,人少你才去,人多就不要去湊熱鬧。
北市府二日下午三時卅分召開疫情記者會,由柯文哲主持;他在會中表示,上午在防疫會議中已要求市場設置人流警示系統,第一階段先試辦五場域,包含福德市場、木新市場外攤、南京東路五段二九一巷、永春市場外攤(虎林市場)、濱江市場外攤。
柯文哲說,再兩三天,台市所有的市場都會建立網路監視器。
他指出,一日有人問他,美容美髮要不要停業?他前天晚上想了很久,領薪水可能沒什麼,但此舉對收入較低,必須每天工作才有飯吃的人影響很大,要思考這些底層人民的生活;從這看起來,一時間無法完全消滅掉病毒,所以要思考,如何以最低成本、不違反人性,且在經濟維持跟疫情控制之間取得平衡。
對於採買民生必須品的問題,市長柯文哲指出,北市至今在疫情上,最成功的是沒有祭出政府公權力,或用強硬的手段處理,大部分都是對民眾提出呼籲,大概有八十五%市民還蠻合作的,至少將疫情可以控制住。
柯文哲說,昨天已經有五家市場用監視器來顯示,慢慢的在兩三天內,會把整個北市市場建立網路監看,將來大家上街之前可以先看一看,人少才去,人多不要去湊熱鬧。他表示,不期待百分之百民眾都會遵守規則,但只要八十%的市民合作,北市就可以用低成本,讓疫情控制在一定程度,也才不會對經濟造成很大損傷。
市場處現階段除強制要求實施實聯制、量體溫、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飲食攤一律採外帶或外送提供餐食外,一日起要求各公有市場、超市、大賣場實施容留管制,以封閉部分出入口,並朝單一出入口限縮分流管制為原則,超過上限,將暫停開放民眾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