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2期

撰文/擁抱生命行善團發起人 郭咸均
朝陽東昇,駝背的身影、蹣跚的步伐,推著空殻般的嬰兒車,急著走過像鐵軌一樣長的斑馬線,小綠人加快腳步,數字倒數十秒,老婦人卻還沒走到一半。
走在老婦人身後的年輕情侶,飛步向前,一人攙扶著老婦人,一人幫忙舉手示意,請用路人別急著踩油門,這…就是行善。
每個殘疾的身軀,破損的生活環境,背後都有一個賺人熱淚的故事;我們無法一一了解每個故事的真相,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他(她)確實需要我們的奧援。
從小,我們常聽到「舉手之勞而已」這句話,長大後,這句話仍在,只是大家忘記把它向行善的方向去實現。國小課本裡,早就教導我「日行一善」的知識;出了社會,大家為了生計,無心的自腦海裡將此善念給稀釋,甚至刪除。
許多大型企業,都會成立專屬的慈善基金會,但多數而言,卻無法真正的照亮陰暗的角落,成立基金會是一種實力的表徵;把陰暗的角落給照亮,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兩者最大的差異,只在於有心與否。
很多人以為,做善事, 要等到有錢、有閒才做得到,其實不然;就像創世基金會的標語:順手捐發票,救救老殘窮。我們不見得有實力造橋鋪路,但是我們一定有能力奉獻施予,為弱勢改善居家環境,是奉獻;隨手捐發票,是施予。
社會上有諸多形式的公益團體,其中不乏假宗教之名義,行惡之實的敗類蟑螂,這些惡徒心中無仁義可言,他們一定不曾聽聞佛曰:「人為善,福未全,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老祖先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為富不仁,正是行善的反義詞。
扶長輩過馬路,是行善。切記,有天你我都會老。兄友弟恭,是行善,畢竟,家和萬事興;孝順父母,是行善,因為百善孝為先。
行善,原來如此簡單,不必等到有錢有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