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十六日指出,目前北市府採取以確診者為中心的「精準疫調」的策略,傳統疫調是發現確診者會詢問其密切接觸者,匡列居家隔離對象,但精準疫調則是分為有匡列與未匡列兩種,有匡列的在居家隔離期間會先作篩檢,至於有接觸未被匡列者,會主動詢問快篩意願並進行快篩,希望能更快找出感染者,切斷傳播鏈,防止病毒擴散。
她強調,前天在萬華區透過此方式,由確診者提供五位密切接觸者,其中三人在隔離中,兩人並未居隔,全數找出並勸說且安排快篩,結果五人皆呈陽性,立即再擴大追蹤,提早匡列、阻斷感染源,對於殲滅疫情有相當的幫助。
針對精準疫調跟傳統疫調的差別,黃珊珊說,傳統疫調發現確診者後,會詢問他最近的接觸者跟去過的地方,了解狀況後匡列居家隔離對象;但其接觸者符合居家隔離的對象,也可能有不符合的,因此會有沒被匡列的情形,而且居家隔離者雖然會每天會派人關懷,但對於隔離者身體到底有沒有受到感染,沒有做具體直接的了解處理。
至於精準疫調,黃珊珊指出,一個確診者接觸的可能有兩種人,一種有接觸過需居家隔離、也可能沒有被匡列的。居家隔離至少是跟社區斷線,暫時不會有感染的可能性,沒有被匡列的會比較擔心的,因此在疫調時會進一步跟確診者溝通,那些人是覺得有可能被感染的,是否願意提供對方聯絡方式,這會讓確診者說出很多擔心的對象,因而北市會逐一聯絡。
黃珊珊說,這個方法讓確診者說出很多擔心的對象,我們會逐一聯絡。過去的居隔者不必快篩,精準疫調的方式會主動邀請居隔者出來快篩,把有接觸未匡列、跟現在正在居家隔離的都出來快篩。
黃珊珊指出,十五日萬華健康服務中有個例子,一個確診者有五個接觸者,有三個是居家隔離、兩位是沒有被隔離,這五位十五日都到快篩站快篩結果都是陽性,所以這五位接觸者都是提早知道狀況。
黃珊珊強調,這個做法就是希望在短時間就把確診者匡列出來,除了傳統疫調外,更能提前匡列並阻斷感染源,讓接觸者提早知道,不用等到十四天發病後才知道他是確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