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供應雲嘉南地區工業、民生和灌溉用水的曾文水庫,因蓄水區座落嘉義縣大埔鄉內,水庫建立四十多年來,受到「水資源保護法令」的影響,造成鄉民生活不便,甚至影響鄉內的建設工程。為此,大埔鄉公所日前提請嘉義縣政府協助水庫正名為「大埔水庫」或「嘉義大埔水庫」,縣府轉請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協助,極力爭取水庫正名以彰民情。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回文指出,曾文水庫為跨區域水庫,集水區幅員廣闊,於興建之初擇定於曾文溪主流上遊築壩並核定名稱;該水庫兼具水力發電、供水、防洪及觀光等效益,已為國內、外知名水庫景點,且全台有多處名為「大埔」之地,更名恐無法達辨識度增加效果;考量曾文水庫名稱歷史淵源、仍維持現有名稱,待凝聚各界共識後再行研議。
大埔居民指出,當年政府徵收土地設置「曾文水庫」,居民們的土地除了被徵收成為水庫區和集水區外,幾乎所有從事農作的土地都受到「水源保護區」等相關法令的束縛無法建設,動輒得咎被送法辦,讓他們難以認同。
曾文水庫水庫及壩體皆在大埔鄉境內,壩址位於大埔鄉西南部,集水區包括大埔鄉、番路鄉、阿里山鄉以及高雄市那瑪夏區部分,正名為大埔水庫並無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