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近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積極輔導農民採用生物製劑導入花胡瓜病蟲害綜合管理中,除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也增加花胡瓜百分之十五點九產量。
台中場說,在示範田區種植花胡瓜日系八六八品種並以南瓜為根砧之嫁接苗,示範分為生物製劑處理區及農民慣行管理區。
該場說,試驗結果,生物製劑處理區相較農友慣行管理區,化學農藥總體積減少百分之二十一點二,化學農藥有效成分減少百分之三十三。病蟲害調查結果,蟲害部分,薊馬受害率生物製劑處理區 (百分之十點三)低於農民慣行管理區(百分之十九點二),夜蛾類、斑潛蠅及蚜蟲無顯著差異。
病害部分,白粉病罹病度生物製劑處理區(百分之二十一點五)顯著低於農民慣行管理區(百分之三十一點九),褐斑病罹病度生物製劑處理區(百分之九點四)亦低於農友慣行管理區(百分之十五點一),至於萎凋病及露菌病則無明顯差異(兩區罹病度均低於板分之二)。花胡瓜產量調查經加總二十五天結果,生物製劑處理區相較農民慣行管理區可提高百分之十五點九。
場長李紅曦表示,花胡瓜病蟲害的防治,應先了解田區病蟲害發生種類,再選擇適當藥劑適期施用,提早懸掛黃色黏蟲板誘殺小型害蟲,採收期再導入生物製劑及非農藥防治資材,花胡瓜綜合管理技術,確實可以有效控制花胡瓜病蟲害及降低化學藥劑使用,達成農藥減量的目標,並提高產量及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