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明代玉童子特徵研析

戴成州

作者簡介:戴成州先生,現為台南市文物協會顧問。曾連續擔任兩屆玉翫雅集玉協會理事長,對玉文化推廣著力甚深,常於報刊雜誌發表文章,玉器收藏為其專項。

前言

孩童的天真無邪、萌樣笑容,最是讓人感到無比歡欣,這種情形自古以來皆然,並不會隨著時代演進或科技發展而改變。我國歷來對新生兒的到來均十分重視,對孩童的呵護向來不遺餘力。而孩童的生長歷程就發生在生活周遭,是藝術品的原材,嬰戲紋出現是社會現象的自然反應。

明代經濟發展快速,商業活動增加,各類生活化及世俗化商品需求增加,玉雕童子成為文物藝術品的重要品項,深受上層社會的鍾愛,是不可或缺的收藏品項。

明代早期玉童子特徵

1、上海市西林塔持荷童子佩(圖一 )

圖一:明 持荷童子佩 1992年 上海市西林塔出土

玉童頭大略扁,光頭未琢髮絲。設不規則長方形凸塊為耳,減地隱起雙眼瞼,黑漆點睛,直鼻微隆,嘴角上彎微笑,開臉具立體感。著長袖對襟衫,下穿肥短褲,胸前束肚兜上琢三蝴蝶結,背部繫一大蝴蝶結。右手持鳥,左手握荷梗,梗由左肩垂至背部,與橢圓形荷葉相連,鋸齒狀葉邊鑽四個對稱凹口。短腿作站立狀,與身體不成比例。整器玉質溫潤,雕工細緻,打磨仔細,略帶黃褐沁,是明初少見的玉雕精品。

本件玉童開臉逼真傳神,五官比例精確,與宋元時期簡練風格迴異。童子衣褶紋以波折紋表現,增強了立體感,改變了宋元時期以陰刻綫表現的方式。明代玉童所持荷葉的造型和位置與宋元不同,明代荷葉以盆形為主,其位置已由肩膀降到後背,且有越晚越低的趨勢。

2、上海市西林塔三童佩(圖二)

 

圖二:明  持荷三童子 1992年 上海市西林塔出土

三童佩主體為女童,稍大男童緊依於左側,另一幼童騎坐於女童肩膀上。女童披人字髮,減地隱起雙眼,直鼻小口。右手側握荷梗,左手向上托著童子。荷葉作橢圓形垂於女童背部,鋸齒狀葉邊,葉邊鑽四個對稱凹口,另琢荷花一枝,花瓣立體飽滿。女童身穿長袖交領衫,波浪紋為衣褶紋,著短肥褲,褲外著束裙,腰部束肚帶留結。女童肩上騎跨的童子留髮髻,橫刻兩刀為紮繩,但髮髻緊貼腦門,不若清代立體且其面積較大許多。左臂前伸,右臂扶於女童頭頂。女童左側童子開臉及衣著基本與男童相同,雙手緊抱著一隻貓。

作品設計精巧,工就料,造型寫實逼真,將孩童的活潑好動及天真無邪表現的淋漓盡致,全無「粗大明」氣息,是目前出土玉童中藝術性最強、雕琢工藝最精緻的作品。

3、安徽嘉山縣持荷童子佩(圖三)

圖三:明  持荷童子 1969年 安徽嘉山縣恭獻王與孝親公主(朱元璋二姐)合葬墓出土

圓雕質佳白玉持荷童子,局部綠色銅沁。頭圓碩,頂留桃型髮髻,髮絲稀疏,五官開相簡練,全以陰刻线表現,雙弧綫合成眼眶,眼角下垂,契形鼻,倒三角形嘴。分持靈芝、荷葉貼於左、右肩。衣服飾數個「米」字紋,尚有宋代遺風,但已不若宋代密實。腰部設束帶,背部留有蝴蝶結,雙腿彎曲微側。

明代中晚期玉童子特徵

1、上海市打浦橋臥童墜(圖四)

圖四:明  臥童墜 1993年上海市打浦橋顧東川墓出土

青玉臥童墜,頭微仰,左手撐於後腦,右手略短前伸。左腳踝交於右小腿,充滿童趣。頭頂留桃形髮髻,上刻稀疏陰綫為髮絲,減地隱起眼球,眼內橫刻未超過眼眶的陰綫為眼珠,不若清代超出眼眶,亦無宋代眼珠垂直陰刻一刀或兩刀的情形。直管鼻,鼻下小嘴微上揚,鼻翼與口角連成一綫。玉童穿對襟衫,下擺蓋於臀部,肚兜外露,下著肥長褲。左手臂彎及雙腿交叉處各琢一孔供繫掛,是明代帳墜娃娃的重要參考依據。

2、上海市打浦橋持荷童子佩(圖五)

圖五:明 持荷童子佩 1993年上海市打浦橋顧東川墓出土

質佳持荷童子佩,微帶鐵褐色沁。頭顱碩大,佔比約為三分之一,陰刻人字髮。眉、鼻和唇使用陰刻綫連成一線,陰刻雙弧綫合成上下眼瞼。身著對襟長外套,下著寬腳褲,衣服紋理清晰立體。手形寫實比例恰當,右手握衣襟,左手臂向上握荷梗,荷梗背於左肩,垂於左背靠腰處,荷葉成圓盆狀,明早期荷葉邊鑽的四個對稱凹口已不清楚,荷葉旁另琢水草及三角慈菇葉。

3、南京市嬰戲紋玉杯(圖六)

圖六:明 嬰戲紋玉杯 1987年 南京市板倉村出土
圖六:明 嬰戲紋玉杯 1987年 南京市板倉村出土

杯體為八邊形,杯邊雕五個童子,受沁呈雞骨白。童子粗獷圓頭,五官使用簡練陰刻綫表現,眼睛刻劃不盡相同,或一道短陰綫,或兩道平行陰綫,不設眼珠,無耳,直管鼻,下琢一短橫綫為口。著短衣長褲,以短陰綫琢出衣褶紋。整器刻劃簡練粗獷幾無細緻刀工,符合明代「粗大明」風格。

4、上海市嬰戲帶板(圖七)

圖七:明 嬰戲帶板 1981年 上海市東昌路出土

本件為後腰七塊方形帶板之一。窄邊框,框內題材未高於邊框,未設倭角等是明代帶板特徵。底部窗櫺紋是由雙層透雕演變而來,從出土實物證明於明代中晚期始大量使用。主題為七個玩的興高采烈的兒童,有放風箏、撐寶傘、持靈芝、擊鼓等型態,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七童開臉方式一致,五官均以陰刻直綫呈現,童子著交襟短衫或袍服,下著長褲,此種簡練的雕工和形象表達與前述嬰戲紋玉杯相同,均出現於明晚期,可確定是明代晚期的作品。

明代玉童子風格變化比較

明代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規模擴大,玉器更加商品化和世俗化,玉童子的發展也受到這股潮流的影響,不但量大,樣貌也隨著愛好者的需求而活潑多變,

其風格變化如下:

早期風格:

早期的玉童風格部分延續元代而來,例如頭部渾圓、臉部採正面雕琢、小嘴、無宋代八字眉、衣服少見米字紋、短腿等;部分隨著社會發展而有自己的特色如手形一般小於袖口、腰間見束帶及蝴蝶結、荷葉以圓盤狀為主等。歸納明代早期玉童子有下列特徵:頭大略為扁平,少見後腦隆起,頭占整器的比例可達三分之一。臉部多作正面姿態。男童多為桃形髮,尚有二撮或留髮髻,也出現未琢頭髮者,女童多為稍長人字形披髮,留髮面積較宋代小,髮絲短粗稀疏,已無宋代細密均勻的特點。留髮髻者,髮髻採平面呈現緊貼腦門,不若清代立體,亦比清代大許多。

眼睛多為剔地隱起,部分為陰線眼眶,不設眼珠。小口,嘴寬不超過鼻翼,露雙耳呈長方形凸塊狀。著長袖交領或圓領衫,袍服、肥褲為多,宋代之馬甲不復見。腰間出現束帶及蝴蝶結、衣褶紋呈波折紋等為明早期出現之新風格。手形一般小於袖口;腿短不符身形比例,雙腿交叉或分立,腳上著鞋。童子所持荷花和葉不似宋代豐實飽滿,荷葉有內凹現象,荷葉以圓盤狀為主,葉邊出現曲折鋸齒狀及對稱四凹口,葉脈為單陰線,葉或花大都在肩部。

中晚期風格:

中晚期玉童子維持頭大的風格,頭部佔比仍可達三分之一,頭頂上留桃形髮髻或人字髮,刻稀疏陰綫為髮絲,眼內橫刻一陰綫為睛,長度不超過眼角,其眼形常見泡泡眼,大而無神。鼻翼與嘴角使用減地斜面凸顯嘴鼻,直綫自上而下筆直連接,形成契形鼻和小嘴,嘴角微上揚,嘴寬不超過鼻翼,雙耳呈長方形凸塊狀;以深刻陰綫紋表現衣褶紋,手形寫實比例恰當,腿短作站立狀或交叉。所持荷花及葉垂於後腰處,荷葉成圓盆狀,明早期荷葉邊鑽的四個對稱凹口已不清楚,童子所持物件已趨多樣化,甚至出現空手不持物件。

結論

綜合上述,明代玉童子具有下列風格:

頭大略扁,多作正面姿態。
男童多留桃形髮,女童多人字形披髮,留髮面積小,髮絲短粗稀疏。
無宋代八字眉,泡泡眼大而無神,中晚期後常在眼球中刻一橫綫,長度不過眼角。
契形鼻,小口,嘴寬不過鼻翼,耳呈長方形凸塊。
長袖圓領衫,肥褲,不見宋代背心,腰設蝴蝶結,衣褶紋以波折紋呈現,少見米字紋。
手形小於袖口,腿短,多作行走狀。
荷葉以圓盤狀為主,花葉於中晚其後由肩部降至背部,且持荷花葉的比例逐漸降低。

另筆者在此要特別說明,古玉的鑒定是一門實證及實用的科學,最好能以科學的方法鑒定,而特徵(或紋飾)比對僅為古玉鑒定的一環,對於古玉的鑑定尚需搭配皮殼、玉質、刀工、沁色、琢痕等情況逐一仔細鑒定,任一環節有疑問,即不可冒然下定論。現在仿製者容易取得出土資料,仿品擬真度高,需確認為清代以前之作品特徵比對斷代始有意義。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5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即時

破冰之旅 傅:兩岸邁出一大步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由國民黨立院黨...

〈社論〉賴清德政府不能讓財政紀律廢弛下去!

賴清德政府財主首長已經定案,財政部長由莊翠...

竊嫌香鋪佯裝買鞭炮偷錢包 警45分鐘逮回物歸原主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一名程姓慣竊...

玉井淺山故事館開幕 用食物說故事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由一群在地人不分日夜在...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