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治水 讓安中河成歷史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連日大雨不斷,市長黃偉哲表示全國易淹水地區台南約占三十五趴,汛期尚未結束仍有很多場艱辛的仗要打,期盼雨勢快停,市府會儘快進行市容復原工作,包括排水道清淤及農損情形,都是要加強努力項目。另安南區多項水利工程發揮治水功效,將讓「安中河」變成歷史名詞。

黃偉哲感謝中央大力幫忙治水,並感謝歷任市長共同爭取經費,以及市民與公務人員們對治水建設的支持與配合。他表示,在颱風及西南氣流離開後,會動員許多人力和設備進行修剪樹枝、排水道清理、路面修復等多項工作,另外,農損情況也會陸續查估。

水利局長韓榮華指出,此次颱風帶來的降雨主要落在山區,台南市轄管的十七座滯洪池,這段期間的總滯洪量為二百八十五萬噸。若這些水全部放在平面道路上,將造成二十到四十公分的積水。透過這些滯洪設施,不僅降低洪峰時的水位,區內的排水設施也可透過雨水下水道系統,將水導排到滯洪池,減少很多積淹水問題的發生。

此外,轄內有五十七座抽水站這段時間的總抽水量大概達到九百七十六萬噸,相當於三千九百座國際標準游泳池的水量。韓榮華強調,如果沒有這些抽水機的抽排,低窪地區將會發生很大的積淹水問題。

韓榮華說,爭取營建署經費,辦理雨水下水道設施施作,例如安南區同安路雨水下水道設施做完成後,就讓安中路段過往積淹水問題有了大幅改善。

黃偉哲表示,市府於安南區特別加強做了滿多的防水設施,相信此次通過豪雨及颱風的考驗後,將讓「安中河」變成歷史名詞。

梅花里蔡和豐里長也表示,安中路一段的水溝和同安路的箱涵完工,「安中河」汙名已經去除,同安路和安中路的住戶反應也都不錯,「安中河」不再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