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黃紹庭十八日指出,陳其邁「暖男」編織亞灣區虛幻不實的一千二百億大夢,其實,高雄需要真的產業轉型,不是一再畫大餅。
黃紹庭認為,陳其邁號稱要「兩年拼四年」,他的副市長說要創造高雄亞灣一千二百億的產值,這對綠營執政二、三十年下的高雄人而言,恐怕只是另一個「城市翻轉」的口號及童話故事,茶餘飯後聽一聽也就算了!
黃紹庭表示,誓言要兩年拚四年、光榮高雄的陳其邁市長,上任以來喊的最響徹雲霄的政策就是亞灣的「5G AIoT園區」。傻眼的是,他在議會詢問市府預計要引進何種「產業別」及那些企業進駐時,陳其邁居然語焉不詳,回答不出具體的做法及規劃。
他說,更扯的是,當問到預估能「創造多少產值」時?羅副市長還能大言不慚,不假思索地喊出可創造出一千二百億產值的大餅,真是令人見識到何謂說謊不打草稿的功力。
黃紹庭以一個科技人大聲疾呼,必須要把園區招商的「產業方向」定義清楚,才能成功。遺憾的是,目前高軟年產值才僅區區四十億元,相較台北市南軟園區一年將近八千億的產值,北高竟有二百倍的天壤之別。深究原因無他,主要還是進駐高軟的廠商產業別中,高達近八到九成都非高科技產業,又那來的高產值?
黃紹庭表示,「產值」絕對不是用嘴巴喊喊就有的,而是要有一套仔細縝密、具體可行的規劃及配套,但往往執政者卻只偏重「大內宣」,卻提不出相關計畫、反覆驗證、預估產值等,經濟自然不可能好轉,陳其邁市府跟市民畫了一個大餅,等到時間到了、任期也屆滿了,人走茶涼,景氣一樣沒有好轉。
黃紹庭強調,要解決經濟問題,主要還是取決於產業發展。近年來,台灣早就轉型為以高科技為主,包括台中、台南都是靠產業轉型帶動城市發展的成功例子。反觀高雄市,就像是個被遺忘的城市,至今仍然停留在當年人口密集的傳統製造業及重工業,難怪高雄人口紛紛外移,年輕人繼續悲唱北漂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