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繼流蘇鷸、半蹼鷸,北門區溪底寮濕地廿五日聚集十一隻彩䴉,成為生態焦點,吸引不少鳥友追逐拍攝。台南市野鳥學會表示,今年五月屏東縣有廿多隻彩鹮,之後不見蹤影,台南地區的彩䴉是否為屏東遷徙族群,只能推測,並沒有「腳環」證實。
彩䴉在台灣是稀有迷鳥,分布於歐洲南部、亞洲、非洲、美洲中部,包括大陸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受棲地減少及環境污染問題,族群不斷減少。二0一四年首次現蹤關渡自然公園,這幾年在南台灣屏東縣棲息,甚至傳出配對繁殖的紀錄。
彩鹮常在沼澤、河口、水稻田等淺水地帶停棲,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今年六月,北門區二重港某處農地發現二隻彩䴉,引起鳥友關注,溪底寮濕地近日聚集不少過境候鳥,十一隻彩䴉在灘地覓食,不時可見鳥兒理毛,模樣可愛。
彩䴉有金屬光澤深栗色羽衣,彎刀般鳥喙,飛行時頭頸向前伸直,腳伸出到尾羽後面,靠兩翼鼓動翱翔天際,飛行時羽毛顏色會隨光線改變,五彩斑斕。
鳥會指出,去年四月有鳥友在屏東東港目擊十七隻彩䴉,爾後,更發現幼鳥出現在屏東崁頂油車庄野外,族群數量從十七隻增加到廿多隻,直到今年五月不見蹤影,台南地區的彩䴉是否為屏東遷徙族群,只能推測,並沒有「腳環」證實,不過彩鹮可能適應台灣自然環境,會不會成為留鳥,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