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全台新住民人數近五十七萬人,移民署花蓮縣服務站與新住民據點博愛全人發展協會十一日在共同辦理多元文化宣導課程,讓新住民認識不同的中秋習俗文化。
課程講師陳淑美首先介紹中秋節的由來。她說,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台灣重要傳統節慶之一,有祭神、祭祖、吃月餅、吃柚子、賞月、賞花等習俗;當天適逢滿月,賞月與吃月餅有團圓的意涵。至於「柚子」音同「佑子」,常見大人將柚子皮剝成一瓣一瓣地戴在孩童頭上,增添福氣。
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阮氏媚表示,她曾看見鄰居阿公剝完柚子後,直接將柚子皮套在孫子頭上,還以為在捉弄孫子,原來是替孫子求福。在家鄉越南,農曆八月十五日雖然也有賞月、吃月餅,但主要是製作燈籠讓小孩提上街遊玩,祈求孩子前途明亮;同樣的日子,在台灣是中秋慶團圓,但在越南卻是歡度兒童節。
接著,老師介紹台灣節日常見的吉祥話及指導做不織布花。新住民段氏紅說,今年中秋節時要將不織布花拍照給在越南的爸媽看,還要用剛剛老師教的話祝爸媽「花好月圓、平安健康」。
移民署花蓮服務站主任胡朝仁表示,透過文化交流常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去年疫情爆發後,越南歌者的洗手歌引起回響,再被越南舞者改編成洗手舞,並在各國引起仿效熱潮,也讓台灣民眾在跳舞中認識正確洗手方法,有助防疫推廣,盼大家一起建立「尊重多元、欣賞差異」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