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二0二一新竹光臨藝術節第二彈「科技未來」燈區開展,其中三民與中央公園的兩件光影裝置,分別由清大與陽明交大教師製作,沿著隆恩圳展開PK賽。其中,三民公園的「未來拓樸」將台灣三十年氣候變遷資料,轉化成不同顏色的光影,打造一座時光島嶼;中央公園的「卷卷林」則以電腦精準計算,打造曲線森林,展現不同的光影魅力,即日起至十月十六日,每晚六時準時點亮,歡迎民眾前往欣賞。
市長林智堅表示、「科技未來」燈區看到藝術家們運用不同的科學技術融入作品中,呈現多元風貌,也為夜晚的東大陸橋、新竹公園及中央公園、三民公園帶來浪漫氣息,成親子、情侶散步夜遊好去處。

林智堅指出、中央公園與三民公園兩件作品,分別是清大與陽明交大老師的創作,兩校皆是台灣頂尖大學,關係密切,不管是教學、研究、體育、藝術各領域卻有著競合關係,每年的梅竹賽更是沸騰:這回,兩件作品都從新竹城發想,「單兵對峙」如同〈微梅竹〉一樣,在感受燈影波動之外,更合於細細品味。
中央公園「卷卷林」作品由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令理設計,她從隆恩圳旁蘆葦欄杆的童趣自然感造型發想,在公園裡種上一小叢優雅又帶隨機感的曲線森林,人們可以走進作品裡面,感受被紅銅般金屬彎條包圍的感覺,夜晚,金屬彎版的光澤隨著人影不斷變化,光影散發出的溫柔又透著奇幻氣息,一如童年的呼喚,光影之間會有沉浸式體驗。
三民公園的作品「未來拓樸」是清大藝術學院科技藝術跨域學士班兼任講師蔡奇宏與蔡宜婷合作的「沃手工作」新媒體藝術團隊;蔡宜婷說,這件作品在建構一件「數位幾何山丘」,從新竹「竹林塹地」發想,透過光呈現在地居民記憶的匯流,以組構式的陣列結構,構築光林與山川地貌般的變化,因地點在三民公園,旁邊一座橋通往竹科,正好呈現竹林塹地通往科技未來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