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跨領域學生團隊「海底總動員」為減少養殖業者工作負擔,在岸上就可以了解魚隻狀況,結合水產養殖、人工智慧(AI)、聲納及水下攝影系統,以作品「尋找斑石鯛─水下立體影像結合聲納影像進行魚隻監控」,從教育部「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競賽」模客組共計一百二十五組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智慧裝置類組金獎。
「海底總動員」團隊由七位海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組成,所研發系統目前於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氣(LNG)斑石鯛養殖場進行實測,透過辨識魚隻本體生長資料及魚群變化得知養殖狀況是否穩定,直接對魚隻生長狀況進行分析研究。
透過立體影像強化偵測魚隻,可即時的進行魚隻總數、尾叉長、體高、體重及魚群攝食分析辨識,在濁水或照度不夠的環境下,聲納系統可輔助場域監控,並且透過佈署多部聲納來擴增探測範圍獲取更全面場域資訊。以AI深度學習演算法建立斑石鯛關鍵點,結合水下立體視覺與聲納影像技術,可以更精準計算魚隻生長狀況及活動力等資訊,同時利用水質感測器監控水產養殖環境,以利於管理養殖物種成長狀況並分析最佳化的養殖策略。
教育部二0二一年攜手國立高雄大學電機系、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及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舉辦「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競賽」,邀集超過十五家產學單位合作,以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為核心,AIoT創意應用為主題,分為帶動研發創新以技術深耕導向的模客組與針對產業需求以實務應用為主的創客組,總獎金超過五十萬元,共吸引全台近五十所大專院校學生,超過二百個隊伍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