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口、愛四路夜市 五倍券兩樣情

振興五倍券啟動,愛四路夜市已有攤商綁定數位支付服務,但廟口夜市多數仍以現金直接入裙為主。(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中央推出的振興五倍券已經開放數位綁定以及紙本預約,民眾陸續登記,十月八日起可開始領券進行消費,商圈、旅遊業都有加碼優惠搶商機;入選國際時尚雜誌Tatler最新一期「世界二十大名市集」的基隆廟口小吃,自治會則不強制規定電子收費或是紙本五倍券,多數仍收現金入袋為主,市府表示,會持續溝通。

基隆市最熱鬧的廟口小吃和愛四路夜市從七月二十七日防疫警戒降為二級,重新營業以來,假日幾乎都是爆棚,市府要求業者要戴口罩和面罩,民眾也必須戴好戴滿,禁止邊走邊吃,出入口落實實聯制。

眾所期待的五倍券在十月可以開始領取,包含數位綁定、紙本預約,還有加碼券如藝FUN券、農遊券、 客庄券、動滋券等,還有各縣市推出的五倍卷加碼活動,雙北市的部分夜市攤商也可以使用悠遊卡或電子付費搶商機。

振興五倍券啟動,愛四路夜市已有攤商綁定數位支付服務,但廟口夜市多數仍以現金直接入裙為主。(記者王慕慈攝)

不過,僅一街之隔的基隆的廟口小吃和愛四路夜市卻採自主各表,愛四路夜市有一百七十四攤,秘書蔡毓琳指出,已有近半使業者用電子支付,雖然銀行要收手續費,但業者認為這是未來消費的趨勢,年輕人多半都使用,而且以台灣pay最為普遍。

上個月剛入選國際時尚雜誌Tatler最新一期「世界二十大名市集」的仁三路廟口小吃則不然,管委會主委謝文賢說,傳統的攤商還是習慣現金收付模式,五倍券還要去換現金,使用電子支付又太麻煩,事實上,愛三路、仁三路很多商家都已經安裝了街口支付,不過,並不會以管委會名義強制規定業者收或不收。

市府產業發展處長黃健峰說,今年輔導伴手禮等商家導入電子支付,但傳統市場和攤商等,還是比較習慣現金支付,仍需一段時間適應,雖部分配合意願不高,市府仍會持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