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打造高功率電動機車系統 串聯國產化自主供應鏈

工研院研發具有高功率、高馬力、高續航力、高環保「四高」特色的電動機車,騎乘的樹德科技大學同學曾心誇讚性能好、易操控。(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經濟部工業局支持工研院研發「全國產化重型電動機車驅動次系統公版解決方案」,不僅讓電動機車具有高功率、高馬力、高續航力、高環保「四高」特色,更將串聯晶片、動力次系統到全車產品等國產化供應鏈,搶進高階智慧電動機車市場,建構臺灣電動機車智慧系統完整產業生態圈。

工研院表示,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臺灣運輸部門排放量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大,臺灣有高達一千四百萬輛機車,每百人中就有九十五人擁有機車,可見機車電動化商機可期。

工業局指出,面對智慧物聯網與節能減碳時代,不但電動車已成為未來趨勢,電動機車也朝向智慧騎乘為目標;目前國內電動機車大多用國外離散式功率元件設計驅動器,為了讓國內供應鏈不斷鏈,支持工研院建置平台,整合產官學研上下游各領域的技術,從晶片、功率模組、驅動器、到全機車自主生產,目前自給率已大於百分之十三。

工業局說,未來除攜手業者搶進高階智慧電動機車市場,佈署全國產電動機車產業鏈,讓臺灣IoT從晶片、次系統、系統原型產品一條龍式串聯,打造150cc電動機車本土化供應鏈;也將透過電動機車比賽作為出海口進行驗證,證明可通過高強度競賽的考驗,實現建立支持生態、發展關鍵技術與健全資源供給三大目標,可望打造新一波產業成長契機,最終達到台灣智慧系統完整產業生態環境與產業應用。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所所長吳志毅表示,因應國際間二0五0淨零碳排的趨勢,目前國內多家業者紛紛推出電動機車,搶攻上千萬輛電動機車市場,推動「全國電動機車動力次系統標準化」,整合型功率模組與驅動器技術,提升電動機車產業整體效益與產值。